一、簡介
近年來,我國航空業快速發展,各航空公司規模和業務不斷擴大。 與此同時,航空市場已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向管理求安全,向管理要效益”已成為航空公司經營之本。 航班運行控制是航空公司運營的核心,直接關系到航空公司的安全和效率。 航空公司必須加強運行控制管理,提高運行安全管理水平。 運行必須符合規范樓宇自控系統方案,即中國民用航空局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資格規則(CCAR-121FS); 運行必須處于受控狀態,即每次飛行的開始、繼續和終止都能有效地進行。 控制。 航空公司運行控制涉及航班生產和運行保障的各個環節,嚴謹性和技術性很強。 因此,過去的人工操作和部分計算機管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運行控制的新要求。 因此,有必要將現代化的管理機制和高科技手段引入航空公司的運行控制中,建立一套完整的航空公司運行控制計算機管理系統成為唯一的選擇。
廈航運行控制系統(以下簡稱系統)的開發工作于1996年4月開始,經過一年的努力開發,于1997年4月系統建成并投入運行。三年多來,達到了預期目標。 為航空公司安全、準點、高效、有序組織航班生產做出了貢獻,規范管理邁上了新臺階,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2. 系統開發目標
運行控制系統是航空公司綜合業務的實時信息處理系統。 系統必須具有起點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強、實用性強的特點。 也就是說,廈航運行控制系統的建立不僅要采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來跟蹤外國航空公司計算機運行控制系統的水平,而且還必須遵守中國民航局有關規定。具有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資質(CCAR-121FS),適合廈航的運行控制管理模式。 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系統必須符合行業運行控制的相關規定:總局飛行標準規定、航空器放行規定等。通過系統的應用,可以提高公司安全生產的管理水平。
該系統必須覆蓋運行控制的整個生產流程,滿足廈航多基地、運力統一調配的業務需求。 同時,系統并不是簡單地取代人工操作,而是應該在現有業務的基礎上對業務流程進行調整和優化。 進而規范業務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系統必須穩定可靠,保證運行控制中信息的順利傳輸和處理,保證飛行生產的正常進行。
系統必須具有一定的輔助決策功能,提高飛行計劃的科學性,提高飛機的利用率和航班的正常率,進而提高公司的生產效率。
3、系統設計
1、經過詳細的研究和選型,系統采用先進的客戶端/服務器(/)架構,系統平臺組成:
服務器:
兩臺小型機IBM RS/6000 J30采用雙機熱備(HACMP mode 3)模式,共享磁盤陣列IBM 7137;
操作系統:
RS/6000 的 AIX 4.1.5;
數據庫:
.2 對于具有并行服務器選項的 AIX 4.1.5 ( );
前端開發工具:
5.0、VC2.0、2.0等
2、網絡系統特點:采用帶光纖口的交換機,主干網100M,形成以廈門生產基地為中心,覆蓋福州、晉江、武夷山生產基地的廣域網; 主機網卡為100M高速網卡,網絡間傳輸速率為128K、256K,為網絡提供充足的帶寬,避免大數據量帶來的瓶頸; 提供靈活的接入方式,遠程用戶(包括外出工作人員)可以撥入系統; 網絡協議為TCP/IP通用協議,易于連接和擴展。
(二)申請系統
該系統覆蓋了航空公司從制定飛行計劃到完成飛行的整個業務。
從業務流程劃分,系統主要由兩大業務流組成,即以飛行計劃為核心的飛行管理業務和以飛行執行為核心的飛行保障業務。 其中,飛行管理業務主要包括飛行計劃管理、飛機及各類空勤人員的調度等; 飛行保障業務主要包括航班簽派、飛機調度、機組調度、業務調度、均衡配載、國際國內值機、航線排查等,覆蓋了各生產部門的業務。
從數據流上劃分,系統主要由飛行計劃信息流、以調度為源的航班執行信息流、以業務調度為源的飛行保障信息流組成。 通過上述數據(信息)的流轉和共享,使航空公司各生產部門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為安全、正點、高效、有序組織航班生產提供了可靠保障。
根據業務和數據流程,系統分為21個主要功能子系統:
飛行計劃子系統
飛行計劃子系統
飛行員調度系統
船員調度系統
安全員調度系統
航班簽派子系統
飛機調度子系統
機組調度子系統
業務調度子系統
國際值機子系統
國內值機子系統
國際行李子系統
國內行李子系統
平衡負載子系統
飛行技術子系統
安全監控子系統
語音查詢子系統
航空信息子系統
消息處理子系統
飛行動力學監測子系統
領導力查詢子系統
(三)技術難點及解決方案
1.加強航班運行過程控制
在從飛行計劃開始到飛行執行結束的完整過程中,飛行生產的各種信息耦合度高、關聯性強、信息流長。 因此,加強對飛行運行過程的控制成為該系統的首要技術難點。 為此,系統設計時采取了以下措施:
采用業務流程再造(BPR)工程方法理順業務流程——業務流程梳理后,業務流程更加清晰合理,全面徹底落實廈航運行手冊中各部門職責。
三方協調機制的實現——飛行計劃和動態的變更和調整,需要飛行管理辦公室、維修生產計劃調整部門和飛行簽派辦公室的協調配合。 只有三方都同意,相應的變更和調整才能生效并實施。 系統中,需要調整的一方提出申請,另外兩方的系統屏幕就會立即彈出請求協調的窗口。 信息存入相應數據庫并正式實施。 三方協調機制的實現,使航班生產更加高效、職責更加明確。
放行評估功能——飛機放行是保證運行安全的重要關口。 系統對飛機放行程序進行量化,逐項發布起飛重量、天氣、航線、燃油、NOTAM、坡道監控、FPL報告等信息。 分析、列出現狀和發布標準,并對不符合發布標準的項目和調度員未評估的項目進行標記。 從而有效保證飛機釋放的準確性。
自動提醒功能——航班生產的組織流程高度緊湊,任何環節都不能出現差錯。 系統的信息必須及時處理,否則會影響后續環節的正常工作。 為此,系統提供了大量的自動提醒操作功能提醒用戶及時處理,如:發送提醒、飛行提醒、航班調整處理提醒、機組調整處理提醒、回復消息處理提醒、飛機變更處理提醒、航班延誤/取消/替代處理提醒等,該功能有效減少人為失誤。
完整的作業記錄——系統記錄主要崗位的操作人員及作業時間,記錄詳細、完整、備查,為獎懲提供真實依據。 從而強化飛行運行控制主體的責任意識,減少人為失誤。
2.消息機制
開發了基于TCP/IP通信協議實現終端與終端通信的網絡通信平臺,并配備先進的管道技術實現服務器與終端之間的通信。 在此通信平臺上,開發了多個應用程序,以達到以最小的網絡成本實現信息快速傳輸的目的,從而完成飛行計劃和動態信息實時監控和發布的系統目標。
四、系統使用效果
系統經過三年多的綜合運行,效果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該系統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運行控制的計算機應用水平。 使用統一的數據源,實現信息共享,減少安全部門之間的重復工作和信息通報工作量,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運行控制系統體現了相關行業標準和法規。 每個崗位都有工作職責。 責任體系更加具體、清晰。 工作流程更加清晰、更加有序。 標準化操作落實到實踐中。
提高了飛行計劃制定的科學性,有利于實現各項控制目標,降低成本或損失,提高經濟效益。 例如飛機起降比例的控制; 預約巡檢時間和梯隊的控制; 合理安排航班,提高飛機利用率; 飛行機組的合理調度; 飛后數據的及時反饋,有利于各部門的工作調整,減少失誤。
公司領導可以及時、準確、便捷地掌握航班動態執行情況,完善的輔助信息使領導決策更加科學。
為運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持:系統擁有各種實時動態數據和歷史數據。 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處理,為運輸資源配置、市場策略調整、服務質量提升、生產環節優化提供有力支撐。
通過系統開發,一批計算機人員不僅提高了專業水平,而且對航空公司的運行控制業務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為廈航計算機應用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系統建設也為廈航其他計算機應用系統奠定了堅實的網絡基礎。
五、系統發展展望
系統投入運行后,開發人員在用戶的配合下,對系統做了大量的改進和維護工作,使系統越來越成熟。 未來,該系統將隨著民航的發展不斷完善,應用領域也將不斷深化和拓展。 該系統將向決策方向進行開發,如飛行計劃系統的開發、航班時刻分析、飛行成本分析等,以提高系統的效率,滿足航空更新更高的要求。運輸業務。